编者按
教师是辛劳的,但塑造灵魂的工作是伟大的;红烛的燃烧是短暂的,可它照亮别人的心是永恒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推出先进典型之教书育人楷模,对4位优秀教师和1个先进教育集体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希望全校的“灵魂工程师”以他们为榜样,用执着的信念播种,用高尚的道德耕耘,用扎实的学识浇灌,用博大的仁爱滋润,用爱让四季缤纷,桃李芬芳。
林青,女,汉族,1961年9月生,中共党员,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二级教授。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医药情怀和科学精神的中医药人才,进行了药理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出版全国首部《药理学(模块版)》教材,创立“内容及模块双融合、师生双主体、科学记忆”的教学模式,药理学课程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成立“云南省高等学校林青名师工作室”,教学团队获批省级教学团队、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名师工作室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指导昆明卫生职业学院教师唐当柱进行药理学课程建设,入选了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
只要肯努力,晚点开始也不怕
“我1999年从中医研究所调任过来,因为之前没从事过教学工作,一开始感觉压力蛮大。”林青老师讲述,“学校以前有一个双选:学生选老师,老师选学生。那时候选我课同学并不多,怎样吸引学生选课上课,把课讲得学生爱听,成为那段时间我用心琢磨的事。”
林青老师意识到,授课目标要明确,要围绕培养中医药人才目标,琢磨出我们自己的东西,吸引同学。“要用简单的例子去把复杂的问题讲清楚,这一点很重要。”为此,她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系统性及完整性、缺乏目标导向的授课模式,提出了“内容及模块双融合、师生双主体、科学记忆”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药理学”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在内容融合上,她注重将具有相似作用药物融合学习。如解热镇痛药与镇痛药都具有镇痛作用,但又有严格区别,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利用所学知识、查找资料、讨论,从镇痛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知识点比较两者异同点,加强基础知识构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课程的挑战度。将理论模块与实验模块相关内容融合,提高授课时间利用率,如将实验模块中关于如何根据疼痛发生的原理合理选择实验模型、减少不必要的动物损伤融入理论教学中,并融入实验动物4R原则的动物伦理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及敬畏生命的职业素养。
林青获评云南省高等学校第二届教学名师
根据脑科学研究成果,她在各复习遗忘临界点设置测验,帮助学生形成牢固记忆。在此基础上编撰了由基本知识、总结记忆、拓展提高三大模块组成的《药理学(模块版)》教材,并在拓展模块建成了“药理学嵌入式思政、情怀案例库”,通过研究史话、趣事、学科研究进展、前沿研究等,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药理学研究思路,强化知识拓展、增加课程广度和深度。
林青教学团队与毕业生合影
一系列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药理学的主动性。在中医相关专业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中西医结合专业的考试中包含药理学学科内容,我校学生在药理学部分得分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中医药院校平均水平。
“只要肯努力,晚点开始也不怕。”林青说。
注重课程思政,助力中医药人才培养
坚守“课程服务专业培养目标”的初心,林青老师始终以“追求卓越、助力中医药现代化”为己任。
“药理学”获评云南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她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中医热情,强调培养兼具中医药情怀和科学精神的中医药人才,确定了“以德为先,培养具有药理学知识与技能、中医药情怀和科学精神的中医药学人才”的课程教学目标。她带领团队汇集教学团队几十年的教学研究成果,将经典药物研发史、医药热点事件、临床案例、研究前沿、中医药研究成果、时事政策、特殊药品管理法等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课堂,在讲述药理学知识的同时融入相关教学案例。“我们在讲镇痛药的时候会讲针刺麻醉的发现,还会讲一些我们国家和中药有关的研究,像青蒿素的研究等,学生就会有兴趣,渐渐培养他们的一些使命感,有了他们将来奋斗的目标。”
林青获“云南省第一届高校教师中国梦教书育人星光奖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一个人可能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远
林青在担任教研室主任期间,组建了由中药学、中医学、药学、临床医学、临床药学专业背景教师构成的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多学科联动交叉互补的教学团队。
林青(第一排左三)与药理学教研室的老师们
她非常重视教师团队之间传帮带作用,从教学科研等方面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给青年教师提供研究方向,并获得多项国家基金资助,带动团队科研水平提高。团队通过集体备课研讨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挖掘思政案例、完善评价体系,收集课程思政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学的反馈,及时调整实施策略,不仅提高了授课质量,有效提升了团队教师的综合素质。团队教师获省级教学比赛特等奖1人次、一等奖4人次、二等奖1人次,多人获得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一等奖、二等奖。团队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获奖20余项,毕业生获得后续导师及用人单位的好评。
成立“云南省高等学校林青名师工作室”
此外,林青老师依托“云南省高等学校林青名师工作室”平台及以学生为中心的药理学系列课程自主学习平台,通过网上及时交流名师工作室和工作室成员之间的学习体会,传递工作室研究成果,招收省内访问学者到名师工作室学习工作。工作室招收昆明卫生职业学院访问学者教师唐当柱,指导其建设药理学课程,入选了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工作室还到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海源学院、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等兄弟院校进行课程建设交流活动,帮助其进行药理学相关课程的建设,产生了“树立一个名师,带动一门学科,带出一支队伍、产生一批成果”的效果。
“一个人可以到的那个高度或者是远度是有限的,但是一群人可能就会更好。现在我们教研室教授最多,就是最好的证明。”林青自豪地说。
科研灵感往往来自一线教学工作中
在被问及如何平衡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时,林青说:“这两者并不矛盾。”她直言,很多的科研思路都是自己在上课时灵光闪现想到的。
林青在“药理学”课堂
林青从事中药药理学、药理学、中药药效学、中药治法与药效关系的教学与研究,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会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中药药理三级实验室主任。主编《中药药理研究思路与方法》及《医理存真》,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云南省专家工作站1个。
经过多年的不断磨合和历练,团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研究思路,研究强调以中医理论、少数民族医药理论为指导,密切结合药物临床功效,充分吸纳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以中医治则治法与中药药效学关系研究为中心环节,紧密围绕国家和我省中长期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围绕行业和云南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围绕学校重点发展的科研和学科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立足于云南省地方特色较鲜明、防治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医药资源(包括少数民族医药资源),在中医治则治法指导下开展中医药调整人体内环境稳态,防治脑缺血性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异位性皮炎等的药效学、作用靶点、物质基础、安全性、方法学及关键技术研究。在国内率先建立“寒冷致小鼠鼻黏膜屏障功能低下模型”“皮肤机械屏障功能障碍模型”,证明解表方可通过提高上呼吸道黏膜免疫功能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健脾方可通过修复皮肤机械屏障功能用于相关皮肤病的治疗;从调节神经血管单元微环境稳态角度,证明天麻可通过其多个活性成分协同调节缺血性脑卒中的时间、空间级联病理过程的多个环节,以抗缺血性脑卒中。
同学眼中的她
林老师授课有条理,有重点,对同学既热情又严格,学识渊博,讲课的时候见解独特,治学严谨,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循循善诱,平易近人;也善于运用一些生活中的幽默故事与时事新闻积极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上课例题丰富,不厌其烦,细心讲解,使学生有所收获。
————2021级兰茂班 李佳为
学习药理学在我看来,浅显的理解就是研究药物作用的机制,然后学习药物是怎么样作用于不同的疾病上,从绪论到机制机理到药物作用,到最后作用的疾病。药理老师林青老师用一整条主线把这些都串联在一起,让我们细细感受这一门神奇的学科,使同学更加喜欢病理学,从这门课中收获更多。
————2021级兰茂班 岳露
对于学生的指导,无论是作为一名教师,还是一名科研导师,林老师始终是以全面的专业知识、严谨的学术思维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的做到了言传身教,用自身行动去诠释了何为“传道、授业、解惑”。有幸拜入林老师的门下,让我能够在硕士阶段提升自己,丰富自己的同时,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除了学业及科研能力方面,林老师还教会了我为人处世的道理。在不算漫长的三年研究生历程中,林老师对于我的科研道路甚至人生规划都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2019级中药学硕士研究生 冯晋。现就读于云南大学博士阶段。
林青教授广博的学识、严谨的科研态度、饱满的热情、不知疲倦的工作状态,一直激励着我。在林老师的帮助下我安心开展实验、顺利完成实验研究,无数个凌晨还在指导我的实验和工作、关心我的生活。在林青老师的指导下,我负责的“药理学”课程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负责的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而今期望自己能传承林青老师的一点皮毛,在教师岗位中能稍有建树,不负林青老师对我的教导。
————2006级中药学2班 唐当柱。现就职于昆明卫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