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党代会传真奋进云中党代表说学院巡礼引领示范视频图说

基础医学院:举旗定向育英才 勇挑发展新重担

作者:xcb 发布时间:2022-11-18 阅读次数:

  2016年云南中医学院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关心和领导下,在全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基础医学院党委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院师生,齐心协力、努力拼搏,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决策部署,以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1134667”战略部署为统领(即突出一个主题、明确一个目标、谋划“三步走”发展步骤、实施四大战略、推进“六个云中”进程、打造突出“六个特色高地”、完成七大任务),深化改革,奋力拼搏、锐意进取,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服务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明显,科研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社会贡献度凸显,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举旗定向育英才

  基础医学院是全校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基石础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孵化基地,常年承担80余门本科课程,14门研究生课程及15门成人教育课程,年均3.7万学时的教学任务。现在院本科学生人数达2177人,研究生人数123人。学院党委始终高擎党旗,建好建强战斗堡垒,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2015年10月成立以来,着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目前有党员164名,其中教师党员66名,学生党员90名,教师党员占全院教职工人数的61.1%。学院党委把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肯干事、干成事的优秀青年选拔到党员领导干部岗位,90%以上的教研室负责人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学院党委“举旗定向”,坚持党建领航各项工作,与时俱进,用理论掌好师生思想之舵。自觉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扎实巡视整改,用初心使命推动工作创新发展。深挖党建动力源泉,充分发挥互联互通辐射作用,开展开拓“三位一体”协同创新党建生态系统,学院党委获省委教育工委第三批“一流党建”示范党组织,党建课题获立项,结题为优秀,党建论文获全国党建工作年会一等奖。

 

"三全育人"提质量

  自2019年起,基础医学院全面承担云南省一流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中,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守正创新的医学人才。“以本为本,促进四个回归”,以深化学分制综合改革、精准推进内涵建设为工作重点,积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为契机,提升本科教学水平。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促进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成为云南省一流专业。重视“入学季”“毕业季”“表彰季”的“三季育人”工作,持续高效推进“三全育人”“十大育人”改革试点项目,全力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打造并不断深化“医者岐黄志”和“青年之光,点亮云中”两个党建带团建品牌项目,形成“纵边到底横边到边”的党建带群团建设工作格局。开展“传承经典,乐享晨读”活动、“仲景杯”中医经典知识竞赛、中医经典等级考试、“千金杯”中医方剂竞赛等系列活动,涉及学生4000余人次。2018年实施执业医师考试模拟月考制度,每年800余名学生参与,助力学生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的提升。2019年实施新生早晚自习管理制度,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2020届毕业生中7名硕士研究生考上北京大学等名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本科生考研率达21.7%。获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暨行业医疗美容技能竞赛个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2人及团体三等奖1项。李竞娜荣获“第十四届云南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和云南省高校“最美大学生”称号。陈天聪获2019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黄文参加全国学联代表大会,靳霖溪在省故事演讲大赛中获学生组一等奖,杨尹娜获第三届“云岭杯”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二等奖,还获“名方中医杯”中医经典传承大会“优秀团队”等奖。

 

凝心聚力汇人才

  学院现有教职工131人,内设5个职能办公室、11个教研室、5个教学实验室,7个科研实验室(平台)。拥有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创新团队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学院党委系统性谋划科室及平台建设,打造高质量“梧桐树”,吸引并汇聚人才。现有1人获全国高等中医药学校教学名师、云南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获云南省“万人计划”名医、4人获青年拔尖人才,1人获云南省“千人计划”青年人才,2人获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获后备人才。获云南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各1人,云中杰出学者、青年学者各1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优秀青年”称号1人。过去5年,学院师资教学能力显著提升。参加全国中医药院校、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大赛20余人次。获国家级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云南省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优秀奖7项。

 

学科发展成果丰

  坚持“学科建设是龙头、队伍培养是核心、科学研究是关键、经费是基础、政策是保障”的原则,积极推动重点学科及学位点的建设和发展。2021年,中西医结合博士点获云南省建设立项。2019年完成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省重点学科的建设任务。完成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科评估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西医结合基础6个二级学位点的合格评估。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56人。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133名,中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方向实现首届博士研究生招生。同时,学院科技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新获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云南省中医药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云南省高校芳香中药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医风湿免疫病重点实验室、中医证候微观辨证重点实验室)、昆明市重点实验室1个(昆明市中医药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获省级创新团队2个(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研究省创新团队、中医药调节人体微生态省创新团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云南省高校中医防治风湿病科技创新团队)。新增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云南省徐宏喜专家工作站、王庆国专家工作站、程永现专家工作站)。获各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5项、面上项目9项、青年项目8项;云南省中医联合专项50项,科研经费近3000万元。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著作)优秀奖1项;云南省卫生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等7项。发表论文140余篇,SCI论文收录2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转化1项。

 

辐射周边强服务

  过去6年,基础医学院全面助力学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搬家式支持学校中医学、中药学博士点建设,为学校申博更大提供了强有力支持。同时,基础医学院重视提升社会服务,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履行社会责任。学院的专家教授和同学们不定期深入社区、农村,开展志愿服务,受邀开展中医药科普健康养生知识讲座200余场,参加“中国中医中国行”下乡义诊200余人次,努力将中医文化、中医药知识传递出去。汪剑为“杏林大观园”设计“中医文化展览馆”,获“昆明圣火药业特别贡献奖”;魏宁颐老师由孔子学院/国家汉办总部公派缅甸,担任中医汉语教师,走出国门传播中医药文化;熊光轶入选“中法杰出青年学者科技交流项目”对外交流人员等。立足边疆发展,助力脱贫攻坚。选派四名干部到丙中洛参加驻村扶贫、乡村振兴工作,3名党委委员赴丙中洛镇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入户帮扶工作,其中李炳超同志获“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工作者”称号。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7名学生参加COP15志愿服务工作,在国际大型赛事活动中贡献青春力量。打造学校志愿服务的品牌,“智慧中医”志愿项目获第二届云南省高校公益项目展优秀奖,中医志愿养老服务入选云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社科普及志愿服务项目,结题为优秀。“满天星”宣讲团获学校暑期优秀社会实践团队,进入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

开展“智慧中医养老”社会实践活动

 

勇挑发展新重担

  站在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第一次党代会即将召开的历史新起点上,基础医学院党委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国家五大发展理念,按照云南省“三张牌”及学校“三步走”战略,坚持“以本为本,促进四个回归”,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先进文化为引领,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彰显办学特色为重点,服务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把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学院发展“六个一”做为驰而不息的目标。即持续构建一个服务人民、情注边疆、能西会中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选树一系列激发全院创新活力的育人育才先进典型;打造一支德艺双馨、与时俱进的育人育才队伍;培养一批守正创新、守护人民健康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铸造一张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育人名片,形成一套上下联动、可持续发展的高效能育人育才机制。为学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联系我们 |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雨花路1076号 邮编:650500

2012 版权所有 best365网页版(中国)登录入口 滇ICP备20001865号-11

Baidu
sogou